哈尔滨东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十二五开局看电】电力需求增速趋缓

编辑:哈尔滨东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2018/12/05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尽管“十二五”能源规划至今仍未出台,但透过今年电力发展的诸多迹象,仍可以通过分析判断,对“十二五”电力发展的路径进行预测。本报今起推出大型年终专稿——— “十二五”开局看电力,力图通过采访大量业内人士,从电力需求、电力改革、电源结构、电网发展、节能减排、电力监管等9个方面,深入剖析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为读者描绘出“十二五”电力发展的轨迹。敬请关注。

时令入冬,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进入“以热定电”的季节。12月14日,北京高井热电厂主控室的计算机显示,水温109摄氏度、流量9700吨/时的热水正汇入北京热力网,温暖着1200万平方千米的辖区,电厂6台1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全部开启,43万千瓦电力资源融入电网,服务经济、保障民生。

“十二五”开局之年,整个电力行业、200余万电力人坚守百年传承的职责,竭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

开局之年,电力供需形势展露出的些许变化,为判断整个“十二五”期间电力需求走势留下了印记,顺势而为,供应布局应紧跟需求脉络定下基调。

开局之年:三大脉络勾勒供需全景

脉络一,电力需求呈现总体平稳回落态势。

相比于2010年时而逾越20%、时而低于10%的用电增速,今年内电力消费从过热回落到了平稳合理的轨迹。前三季度,电力消费分别增长12.7%、11.7%、11.5%。

基于全年GDP增长“超九”的宏观经济形势,预测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在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

“今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实现了季度均衡平稳状态,稳步小幅回落到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合理增长态势,这是 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的特征。进入‘十二五’经济转型过程中,电力需求增速必然继续趋缓。”中电联统计信息部主任薛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受产业转移、宏观调控等因素主导,今年“东优西快”的区域发展特征直接导致东部用电增速逐季减缓,而西部用电增速逐季提高。

脉络二,局部电力短缺频繁持久出现。

今年,供需偏紧不仅在迎峰度夏,1月份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最大电力缺口就达2716万千瓦,此后,“淡季不淡”、迎峰度夏,鏖战持续全年。缺电不止传统地区,贵州、山西等产煤大省新入缺电名单。

全年缺电高峰达3000万千瓦!缺电,有高耗能产业用电激增的催化、有水电出力锐减的捣乱,但煤价飙升缺煤停机增加、电源电网匹配失衡,是电力短缺的深层原因。

今年内,受飙升的煤价和运输通道制约,致使火电生产经营难以为继,10月份全国缺煤停机容量高达1600万千瓦。

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咨询王信茂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电煤、电力价格形成及传递机制出了很大问题,煤电情况日益恶化,近期看是煤电经营亏损问题,中长期看则是煤电投资环境恶化问题,是电力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脉络三,新增电力保障能力持续萎缩。 “新增电力保障能力不仅包含新增装机,还包括远距离输送增加的电力供应能力,目前这两方面都没有配套。”薛静介绍说。

今年前10月,我国在建电力装机容量1.84亿千瓦,其中,火电6400万千瓦,仅相当于去年的三分之二。新开工电力项目3177万千瓦,其中火电新开工容量仅1400万千瓦,较去年减少50%。

新增装机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电网输送能力不匹配进一步加剧了保障能力的不足。

面对如此形势,考虑电源、电网建设周期,有必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近两年,总体紧平衡、局部严重缺电的供需基调难以改变。

需求预判:增速总体趋缓区域快慢各异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指出,我国经济已持续高增长30年,今后8%~9%的增长应是常态。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电力消费将总体呈现回落态势,但受经济周期影响也有年度的小幅波动态势。到2015年,我国电力消费增速将在7%左右,‘十二五’年均增速在8.5%~9%。”薛静介绍说。

未来几年,随着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节能减排力度加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将提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能粗放型扩张将得到控制,工业用电量占比将由目 前的73.7%回落两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伴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电力普遍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人均用电量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长。根据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分别提高到47%和8%的目标,新的用电量增长潜力仍然很大。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快速发展,且大多转换成电力加以利用,新一轮电力需求的理想空间应得以释放,当然各种制约因素将成为电力需求释放的瓶颈。

鉴于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家能源局分析预测,到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27万亿千瓦时。

“十二五”期间,“东优西快”区域发展特点将更为明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认为,从工业化成熟程度看,“十二五”期间,东部工业经济发展趋于饱和,城市化建设处于快速增长后期。“十二五”我国工业的主战场将是中西部和北部。

远眺黄浦江两岸,数百幢 “月亿楼”(一幢高楼,五六千人,每月纳税上亿元)是上海经济转型发展的注解。目前,上海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再看今年的西博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项目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领域,“产业西进”的信号日渐明晰。

王信茂分析指出,从各地区发展差别来看,耗能较高的产业将向中、西部转移。

但第二产业用电量方面,东部的绝对值仍然较大。从增速来讲,西部本身发展较快,加之承接高耗能产业,第二产业用电量将有所增加。但未来几年,这个变化是渐变的,产业转移要看条件是否具备,除了资源,还需要技术、管理、人才,如果条件不足,创造条件还需要时间。

总体而言,“十二五”期间,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居民用电比例会大幅上升,用电量增速将持续低于全国增速;中部地区工业和城镇化建设需求以及交通枢纽对物流的促进,将带动电力需求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冶炼加工工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水平大幅提高的时期还没有到来,用电结构重型化特征不会改变,电力需求增长相对较快。

薛静分析指出:“未来电力需求的总体态势是东部趋缓、中西部较快。其中,东部地区用电变化将最为明显,其用电量增速可能不高,但负荷差会加大,最高负荷增速不低,尖峰时期保电任务更为严峻。”

路径探寻:增有效保障能力夺战略制高点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度超前的电力保障不可或缺。然而,开局之年电力短缺预警不绝于耳,今冬明春预计最大电力缺口达3600万千瓦。

如何确保电力供需平衡?增加有效装机容量、提高外部输送能力、增强一次能源保障能力,此三项要素的协调匹配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双加速阶段,电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自身发展速度不可能太低,‘十二五’期间要有8%~9%的增速,每年新增4000亿千瓦时左右的电量。”

王信茂对记者表示,“现在,我国基础能源还是煤炭,基础电源还是煤电,近两年,煤电年开工规模应达到1亿千瓦左右,年投产煤电规模应保持在6000万千瓦左右,才能适应新需求。”业内分析指出,到2015年,煤电装机容量应达到9.33亿千瓦,须积极应用大容量高参数煤电机组、采用先进洁净煤发电技术,实现煤电可持续发展。煤电布局要向西部、北部转移,输煤输电并举。

与此同时,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核电;优化水电运行方式,争取5年开工水电1.2亿千瓦;注重解决消纳问题,加强并网配套工程建设,有效发展风电,5年新增装机7000万千瓦以上;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鼓励建设天然气发电、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适应负荷差日益加大的态势。

应对能源布局不均衡化,电力供应保障必须转型,加大电网远距离输送建设,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积极开发应用大型储能技术,依靠现代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电力行业应勇担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历史使命,积极参与能源生产利用方式的变革。

从世界能源发展历程看,经历了煤炭代替薪柴、油气代替煤炭两次能源变革后,如今,在以绿色、低碳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变革中,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将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新能源大多转换成电力加以利用,电力行业面临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契机。专家建议,未来电力发展,要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重点突破绿色能源发电与并网的关键技术装备。

王信茂指出,“要尊重可再生能源各自的自然特性,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这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同时,要注意煤电发展保持一定的装机规模以及降低煤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的节奏。”薛静强调,要把新能源探索与信息化社会、智能电网建设有效衔接起来,使我国在此轮经济社会发展中,在技术上、能源利用模式上领先世界。未来10年,我国工业化阶段完成过程中,电力应该承担领航者的重任。